丁斌煌

【記者柯安聰台北報道】本年來新藥研發泛起多項重大沖破,除了新冠疫苗、阿茲海默症藥物外,遭到全球註視的基因編纂也繳出臨床實行正面成果,激勵相幹股價漲勢凌厲,保德信投信指出,基因編纂藥物研究的重大沖破備受關注,是由於基因編纂的醫治效果,有望從以往需要畢生醫治的病況,到將來可能只需要一次性醫治,不但反映研發實力積累的功效,更反應出全球醫療產業立異研發能量延續累積,隨時可望揭示具革命性的沖破,一旦藥物研發成功,將來在相幹運用及發展也極具潛力。江宜虔暗示,6月26日美國生物科技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和Regeneron在美國周邊神經學會年會中公布了基因編纂手藝藥品NTLA-2001第一期人體臨床實行的正面成果,此項創新進展為全球初創體內CRISPR基因編纂的人體臨床嘗試後果,動靜一出,帶動Intellia股價大漲逾50%。


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司理人江宜虔指出,基因編纂手藝可以想像成是找到毛病的DNA片斷之後,用一把生物份子「剪刀」將毛病DNA片斷切開,剔除毛病基因之後,再於缺口處「貼上」正確的DNA 片斷,以根治疾病,這項手藝一向被視為劃時期的立異生物科技新藥手藝。江宜虔闡發,醫療產業的研發功效具有爆發性成長,但前期的研發本錢高,需要資金活水以活絡產業發展,按照麥肯錫公司估計,創投公司及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在製藥及生物科技公司的金額,由2010年的85億美元,大幅成長232%至2018年的283億美元,投資在醫療科技立異產業的金額,一樣由2010年的108億美元,明明成長186%至2018年的308億美元,且2021年第1季美國生物科技產業由資本市場籌資金額達277億美元,創歷年新高,顯示目前投資人對生物科技產業的投資偏好仍高,預期在投入資金大幅成長之下,將利於加快醫療產業的立異研發速度。(自立電子報2021/7/27)